【党建专栏】百年初心如磐 · 学习党的历史46. 三大战役:伟大的战略决战 二维码
20
发表时间:2023-03-17 16:24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人,这场由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组织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略决战,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共产党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个战场。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10月26日完成对廖耀湘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与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60万人,于11月6日发动淮海战役。 在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第五军和第十八军。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共产党还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巨大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援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决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这一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地带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参战总兵力100多万人,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作战和接管平、津、张、唐等地的一切事宜。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傅作义兵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然后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央军委决定继续同傅作义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通过谈判,傅作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在三大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式整军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扬军事、政治、经济三大民主,开展立功运动和形势、政策教育。广大指战员充分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战争的正义性,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战,表现出高度的革命热忱和主动性。他们以惊人的毅力、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去完成一切作战任务 ,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来源:八桂先锋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