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和动力 | 二十年品牌 - 提供: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内容安全新媒体云监测等解决方案

【党建专栏】百年初心如磐 · 学习党的历史58.“两弹一星”: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二维码 46
发表时间:2023-05-19 16:02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以“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果最为显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作出了对中国安全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1956年,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个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为12项带有关键意义的重点任务的**项,同时部署了两个更大的项目:原子弹和导弹。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加强对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加速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集中攻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的,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从1960年开始,我国科学家对氢弹理论的研究逐步取得进展,到1965年,中国科学家突破了氢弹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探索出一种新的制造氢弹的理论方案。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颗氢弹。


人造卫星的研制也经过了艰苦的过程。度过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之后,中国科学院研制人造卫星的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突破和进展。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原则批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该报告计划在1970年至1971年发射我国**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代号为“651”任务。火箭技术的突破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颗人造地球卫星。


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辉煌成就,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带动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填补了许多学科空白,为我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邓小平后来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来源:八桂先锋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观看视频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